与此同时,ABB集团在2011、2012两个财年连续出现亏损,总额约在7.5亿欧元,还不算是很厉害,比通用电气集团好多了。
以银瑞达财团和瑞士Arrowstreet资产集团为首的ABB董事会,通过巧妙的资产交易,转让ABB集团长期持有的海外资产,换取利润,并且在财务上使用特殊的计算规则,还能继续维持ABB集团在上市报表的“正常盈利水平”。
对此,徐腾非常清楚。
这就是商业情报工作的魅力。
在过去的两周时间,皮特-瓦伦伯格主席用各种非常友善的举措,让徐腾相信他是值得信任的……这一切都是为了说服徐腾,接受ABB集团高达340亿美元的优厚报价,让ABB兼并中控集团。
这个价格是中控集团市值的140%。
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价格,要知道,中控集团在2012年的净利润其实也仅有13.58亿美元……一方面,中控集团在不断赶超过程中,投入的巨额科研经费和并购,削弱了整体的盈利率,另一方面也能说明,全球制造业都不景气,实体经济就是这么惨烈。
中控集团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产业,未来十年,它会不断扩大在海外市场的份额,西门子和通用电气的日子会更加艰难,ABB集团也不例外。
在过去的两周,徐腾和皮特主席在中控集团、ABB的利益冲突问题上,已经有了三次的磋商,一直没有达成任何有效的协议。
双方倒是轻松谈妥了爱立信和华腾电子集团的技术联盟协议,通过相互持股和联合研发、交叉专利权的方式,共同削减成本和获利。
在中控集团和ABB的问题上,徐腾却完全不考虑退让,这是真的超出了皮特-瓦伦伯格主席的预料,他提出了3种不同的方案,都被徐腾否决。
自由市场经济永远只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。
国际资本的优势使得外资财团,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工程项目中都处于优势地位的融资方,他们为项目提供融资,通过对政府要员、技术官僚、设计机构施加影响,控制最重要的技术参数指标。
在所有的国际性招投标中,大部分的中标方都是可以预估的,因为真正能够达标的企业往往只有两三家。
他们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标准,不断提高国际设计规范,迫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无法达到标准,最终让市场变成所有巨头之间的资本和技术游戏,以几倍的价格,高价出售高技术含量的产品。
这就是为什么,发展中国家总是反复撞死在中等发达国家的陷阱中。
这就是为什么,韩国能够跳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原因,除了美国的扶持,他们还拥有应对这个游戏的最佳模式——BIG财团。
现在,一个更厉害的玩家入场了——华银财团及其央企联盟。
华银财团不会揭穿这个游戏的真相,因为,华银财团正在成为这个游戏中的高端玩家之一,他们可以适应国际巨头制定的规范标准,以更优质的性价比参与游戏,而且能为业主提供更优惠的贷款。
现在,你就能想象西方社会为何要害怕中国的崛起,因为中国是这个游戏的终结者。
他们制定了所有游戏的规则,然后在2001年正式邀请中国加入游戏,深信自己将会在中国市场垄断一切利润,在2005年,他们依然以为自己还有机会,依然欢迎中国经济成长,直到2012年,他们才意识,他们自己将游戏升级到了噩梦模式。
在中国本土市场,每个产业都在酝酿着新的终结者,而华银财团就是最早觉醒的终结者,更强,更快速,简直是古代飞船里苏醒的异形,拥有不可思议的成长速度和进化能力。
中控集团简直就是这些异形中的典范,硬生生将一个发达国家垄断的自动化系统高科技产业,玩成了薄利多销的夕阳产业。
徐腾当然不会和钱过不去,在没有将西门子、ABB、通用电气、霍尼韦尔四大巨头杀死一半之前,他不会停手。
当徐腾拒绝了最新报价时,皮特-瓦伦伯格主席就意识到,华银财团的目标不是ABB,也不是西门子,而是整个欧洲经济,不断削弱欧洲经济的科研投入能力。
这一刻,这位皮特主席甚至开始怀疑国际资本市场的传言是真的,华银财团和The-ShunFamliy或许真的是中国国家资本的代理人。
17个财团合作议题,只有1个议题未能达成一致,徐腾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,何况在这两个星期,华银财团的其他14位联席合伙人,以及一同抵达瑞典访问的七十多位国内企业家,陆陆续续都签署了不少初步的合作框架。
成果还是显著的,对于整个银魅计划的推进效果也是显著的。
2013年1月12日,在同德国方面的访问协调工作完成后,徐腾正式率领这个庞大的商务考察团前往柏林。
在两架专机从斯德哥尔摩国际机场起飞后,不久,徐腾收到了皮特-瓦伦伯格主席发自银瑞达财团总部的一封邮件。
“尊贵的Shun,理事长,首先,我再度感谢您对瑞典的访问,并再度祝愿您对德国的访问一切顺利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