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时的大朝会,
雍容肃穆的外衣下,兴奋和焦虑如深水区的两股暗流并行不怠。
前半段是大事:
天子宣布‘天下大赦’,表示皇室和朝廷‘不再追究诸反王亲族及属官兵将’的态度——意思是,某些命大的漏网鱼可以安心了。
可等朝会过半后,
大殿上却开始透出一股……别、样、意、味!
当此时节,衮衮诸公的注意力都聚集在正发言的那个人身上。一道道目光,有探究,有不屑,还有……玩味……
“……长公主……臣言尽于此。”
河间王傅卫绾言毕,双手举手过额一礼到地,随之改跪为坐,把整个身体重心落实在两只后脚跟上,就此眼观鼻鼻观心不动了。
不远处的窦婴厌恶地将脸别向一边,以低不可闻的音量哼了一声:“戏车郎!”
这个卫绾,文武稀疏平庸无彩,于国无功,成日就知道搞些小道媚上取宠——偏偏,他的名声还好得很!
扭头正撞见旁边南皮侯窦彭祖的侧面,看这位堂兄一脸‘我怎么没想到呢’的懊恼神情,窦婴更有气了,索性将头又转了回来。
“敦!谨!长!者!”
刘礼使劲从眼角瞥出去,转瞬就把颔首低眉的卫绾滴溜溜地扫了两个来回,赞叹不已:‘想自己也算是通达之人了,但与那位前秦车夫相比,境界上还是差了好多。’
人前人后,
保持谨慎的作风和敦厚的口碑,
还数十载如一日半点差错都没有,
这要何等坚忍何等毅力?自叹不如( ⊙ o ⊙)啊!
‘嗡…嗡……嗡!’
大殿内,一阵阵被刻意压低的声波漫过。群臣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……有趣的是,大臣们谈论的不是刚才奏陈的内容,而是卫绾本人。
‘河间王傅’是大汉的高官,所以严格说来卫太傅完全有资格列席大朝。
但问题是,他现在毕竟在封国任职,属于地方官,而不是朝廷大员。如此,在这样重要的大朝,一个地方官上奏就显得十分不合宜——这简直和卫绾长久以来刻意营造的个人形象背道而驰嘛!
他为什么这么做?要知道这位从秦朝熬到汉朝,经历八位天子一位执政太后的‘不倒翁长者’,是以‘谨小慎微’是闻名诸公的。
“众卿何议?”
天子打断了臣子的谈性,惯例地询问。珠帘掩映下,帝王的表情影影绰绰。
殿中众人彼此看看;话说卫绾今日的做法虽然不搭调,但提议的内容倒是很符合其一贯风格!
以‘劳苦功高,亲贵非凡’为由,请天子封赏皇姊刘嫖?
这是多么伟大、光明、正确,兼无任何政治风险的奏请( ⊙ o ⊙ )啊!!
皇帝找理由给自己嫡亲姐姐加年金,有何不可?
万户之数虽多,却并不突兀;大汉侯爵里封户过万的有好几家呢!
尤其天子就这么一个同胞姐姐,不用担心这类大手大脚的现象重复出现。
皇太后看到儿子这么有人情味,一定会非常高兴的。
这样,还需要讨论什么?不会有任何反面意见的——能熬到进大朝的官员,就没傻瓜。
刘礼碰到这类事情最积极了,果断一马当先:“陛下,长公主者,天家帝胄,亲贵至极。且主事母至孝,事君尽忠,温惠淑美,实为帝室楷模。理应嘉奖,虽万户不为多也!”
“臣附议!”丞相出列了。丞相是百官之首,一旦表态官员们通常自会跟进。
“臣附议!”果然,又一个大臣出来符合。
“臣附议!”
……
朝臣们逐个出列行礼,大殿霎时成就一边倒的态势。
宝座上的天子旒珠轻动,话音分外祥和:“诸位爱卿,准奏。”
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
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
大朝上的顺风顺水的事态,出人意料地反而在受益人处发生了波折:
馆陶长公主刘嫖,以‘尽忠尽孝乃本分’的堂皇理由,婉拒了天子弟弟的好意。
好吧,‘谦逊’从来是华夏族最推崇的美德之一。
因此君臣们安然接受了长公主的推辞,并将其看做一名真正高贵皇族的正确姿态;并在转过头来的隔日,同样内容的第二份诏书发出。
然而没想到的是,刘嫖长公主竟又一次拒绝了朝廷封赏。
这下宫里宫外的人们真的感到奇怪了,大家都不明白长公主为什么反对这项皆大欢喜的好事?难道这万多户人家上缴的税赋会(⊙_⊙)烧手??
面对善意或者恶意的疑问和试探,馆陶长公主刘嫖一概不答,依旧从从容容打发着自己的日子,照顾母亲,料理儿女,准备长子即将到来的婚事……每天忙忙碌碌。
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
经过几日的沉默,天子向姐姐发出了第三份诏书。
新诏书内容与前两封……区别很大:
原来的一万食户减少了,减到‘六千’;
非但如此,这六千还要平分给刘嫖的三个子女——就是说,陈须、陈硕和陈娇每人封户两千。
这回,
馆陶长公主接下了圣旨,神情万分愉悦。
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 ★☆★☆★☆★☆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